Search

【康復香港 疫症温故知新 醫護篇】眾新聞

  • Share this:

[我們不需要英雄]

今日講十七年前採訪沙士的難忘人物,有病人,也有殉職醫護,講到差唔多喊。很多年輕人都說,未聽過這些故事。

有一位廿三歲的年輕男孩叫健仔,父母相繼於19小時內病故,他自己和五歲的外甥女也中招,卻感恩自己因為有病,才可以獲准送別亡父,替父母抹一抹面送他最後一程。也有一些媽媽,肚裡懷着孩子時染上沙士,母親逝世,孩子誕下來,一出世就看不到媽媽。

一些病人,因為用了高劑量的類固醇,有嚴重骨枯的後遺症,容易誘發情緒病,也需要做手術更換關節,後遺症要慢慢克服。

謝婉雯廣為我們熟悉,但當日我如何找到她教會的朋友,做了訪問,了解到她的丈夫因血癌逝世,而入到病房因插喉而染病身故。在她婚禮上,大家歡喜地唱了一首聖詩《彩虹下的約定》送給一對新人,這首歌,後來又成為丈夫葬禮上的歌曲,最後,在謝婉雯的靈堂上又成為聖詩。一首歌,串連了她短暫的一生。

也有三十多歲的健康服務助理鄧香美,原來已經合約期滿,連歡送會也辦了,但卻因為獲得醫院續約,卻不幸遇上沙士,病發離世。其丈夫在她的葬體上,送上了一曲劉德華的《一起走過的日子》給太太。

另一位健康服務助理劉錦蓉,她侍父母至孝,母親年老中風一段時間,她卻在醫院工作時不幸染上沙士,一個月內逝世,而母女去世日子只差三天。在劉錦蓉出殯的日子,正好是其母守夜的日子,母女先後幾天辦喪事,最傷痛的就是劉父和劉的弟弟,親友要短時間承受失去母親和女兒的傷痛。

三十歲的大埔醫院醫生鄭夏恩,患病離世急速,她去世後,紅色的私家車仍停泊在大埔醫院的停車場,其醫生聽筒仍放在辦公室的桌子上,可見死亡來臨之急速。後來我在停車場找到她的車子,車內後座放了一對鴨仔公仔,可見鄭夏恩的一顆少女心。她父親在女兒離世後,難掩悲痛,寫公開信要求政府正視政府對醫護人員照顧不足的問題。

整場沙士,香港失去了八位醫護人員,六位服務於公立醫院,雖然政府以公帑給他們辦了最高榮譽喪禮,有最美的花,很多高官致祭,永久安葬浩園,但這些都沒法彌補家人朋友痛失至愛。

在一個愛護醫護人員的社會,我們不需要英雄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曾於北美洲留學主修電影和心理學,回港後於大學鑽研影星周潤發在港人心目中形象,之後成為記者遊走於報館和電視台,現於大學教新聞寫作,滿腦子是怪念頭,始終相信文字的魔力。
View all posts